大人照管不到等等的话。又知道这两口子不是爱麻烦人的性子。话到这份上,这房子必然是会买的。 果然,出手很利索。 林雨桐比谁都清楚,通货膨胀就在眼前的。钱放在银行了,那才是要糟呢。 老二家两口子跟老三还不一样。老三是那种手里没钱但看好了项目借钱都要投资的那一类人。可老二两口子,最信的还是银行,血汗钱只有放在银行才是最叫人安心的。之前买了铺子,是林雨桐提了,只要不会叫他们吃亏,这才想着给孩子留条退路。用他们的话说,七十年产权,就算是俩败家子,也租金也不会叫孩子饿着。 这次投资,说到底,是教育投资,是为了孩子上学才下的血本。 清平在家的时候,她爸她妈的一遍一遍的说了:“一定要好好学啊。爸妈为你花多少钱都是应该的。但是这有文化跟没文化差别大了去了。你看你四叔跟你姨,有文化,就不用面朝黄体背朝天。你爹妈没文化,只能土里刨食。” 老二说孩子:“你看你妈,大热的天,守着灶台,火里来油里去的,热不热,一身的痱子。等到冬天呢,风头上站着,冷水里洗菜刷锅洗碗的,手上都是冻疮,连药都不敢抹,就怕手上的味道沾染到菜上,一忙就是一整天,一年到头,你看你妈歇几天……你爸我呢,太阳底下晒着,脊背都晒爆皮了……冬天呢?也闲不下来,寒风吹着,但一样得去地里给果树修建枝条……看看你四叔和你姨,办公室坐着……没指望着你跟你四叔你姨一样出息,咱就是将来哪怕当个护士,学个兽医,或者干脆去当个老师,教幼儿园都行啊。上了中师学校有那幼师班吧。带着孩子跑跑跳跳的,你把你自己管了就行了。不用跟我和你妈似的,就行了。” 知道当农民的辛苦,就是想办法也要叫孩子跳出农门去。 读书,是唯一的出路。 爹妈下本钱,就是为了叫孩子将来不跟他们似的辛苦的。 清平一边铺床单,一边道:“我一个住真的行。” 清宁知道她胆大,有时候二伯半夜去浇地,她都给送吃的送水的。大半夜一个姑娘走两边都是庄稼地的小路,还得路过坟场,却从来没听她说过害怕。 帮着把这边收拾出来个样子,就去了林雨桐这边,总要跟说一声的。 林雨桐就说老二:“我的二哥啊,我叫你买房子,原本就是为了叫钱保值升值的,结果,你还非得叫孩子搬出去。在我这边住着,什么都有人照顾,你也能放心……” 老二摆手:“她不能啥都靠着别人,我买了个二手摩托,晚上有时候也就过来住了。”他指了指老三:“你三哥就住三楼,跟清平楼上楼下的住着,没事。” 说不通! 林雨桐又亲自过去看了看,帮着添了几样东西,也只得罢休。 结果清平还没搬进去呢,又多出一事来。 林玉康家的大儿子,比清平和清宁小了几个月,但却是同一年的。以前也在镇上念书,因着离家不远,骑自行车上下学,不知道怎么听说清平转学了,然后林玉康也要给他家的儿子转学,据说是开发区这边的教学质量好,想把孩子转来。 这孩子叫林小军,开学也读初二了。 林玉康跟林二嫂带着孩子过来,说是叫帮着给孩子转学。 这当然是没问题的。说起来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。 结果林二嫂又说了:“这小子我不想叫住校,没人管着不行。” 谁管? 我管吗? 林雨桐心说,我们家跟清平是啥关系?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,那都是亲近的不能再亲近的关系了?可结果呢?我二哥和我姐还不是叫孩子住出去了。这人跟人相处,就是这样。不管怎么说,分寸二字很重要。 我这边清平都不住了,然后叫你家小军住我这边?M.zGxxH.orG